三位企业退休人员细算“养老金这笔账”
退休高工俱乐部 :: 时政新闻和养老动向报道 :: 社会万象
第1页/共1页
三位企业退休人员细算“养老金这笔账”
三位企业退休人员细算“养老金这笔账”
来源:《工人日报》
(读后:周总理在世的时候,看到革命老区的人民还过着贫困的生活,曾流下了难过的眼泪;不知道我们现在的当权者,看到曾为国家建设奋斗一生的老工人靠微薄的退休金凄惨度日有何感想!?)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8连涨’是好事、喜事,但还是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如果和机关事业单位一比,更让人伤心——差距越来越大!这样的‘剪刀差’能缩小吗?何时让我们这些从企业退休的人不再吃亏?”
3日下午,林文漪作提案工作报告中谈及,过去一年来,有500多位委员和部分民主党派中央就养老问题提出提案,这引起了广大退休人员特别是企业退休人员的关注。他们纷纷致电本报,给记者算了算“养老金这笔账”,说了说“心里话”,并请记者将他们的期盼带到会上去。
九旬老人退休金,难抵“保姆费”
“我很知足,但觉得不够公平。”年逾九旬的张冰林老人,上世纪70年代从北京一家国有电子显示仪器厂退休,最初的退休金为29元,现在已经涨到了2180元。
2005年时,张冰林每月的养老金只有810.22元。这几年涨得快了,得益于北京市对80岁、90岁以上老人的“倾斜”政策。据了解,从今年1月1日起,国家再次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
但是上涨的退休金却没有带来生活上的宽裕,相反却在日渐苍老的年轮中见证着生活变得越发窘迫。因为身体不好,张冰林长期需要保姆照料。一个月2000元的保姆费、每年三四千元的供暖费,都是必需的支出,这还不算日常生活的开销。如此算来,这2180元的养老金就吃了亏空。
“老人的生活开销都是我们子女出的,如果光靠老人自己的养老金,这日子没法过!”张冰林的女儿说:“只有改革现行的企业养老政策,才能真正提升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
从社保到医保,越比越心酸
对于73岁的陕西退休职工李允公来说,养老金双轨制的差异就浓缩在“同一屋檐下”。
16年来,与李允公同一年退休、有着相同工龄的老伴,由于是退休教师,养老金的发放参照公务员,涨幅次次都比他高。
1996年,从一家大型国有企业退休的李允公,拿着每月500元的退休金。在这之后的16年中,他经历了从企业养老到社会养老的社保改革。
“应该说,还是受益了。”李允公说,“这中间涨了7次,最少的一次涨80元,最多一次涨不到300元,现在退休金是1600多元,可与老伴一比,却差了一半。”
也是在1996年,李允公的老伴李淑霞从一所公立中学退休,她的退休金是每月800元。从退休第一天开始,老两口便有300元的落差。在随后的16年中,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愈加明显。最近的一次,李淑霞涨了445元,而李允公却只有不到300元。
“看得见的是社保,看不见的是医保。”李允公说,“我老伴每年的固定门诊费是2000元,而我只有300元左右。平时吃药,基本靠自费。一旦大病住院,差别更明显。”
李允公患有糖尿病,每个月固定的药费开支500元左右,占去了他退休金的三分之一。而一旦病情不稳定住院,所有的医疗开支,需要自付55%左右。
养老金标准低,医保自付标准高,制约着老李的晚年幸福生活。
横比竖比,在企业最亏
“我真是不明白,同样的职业、同样的年龄,就因为是企业,比来比去越比越觉得亏!”
今年60岁的殷兰,原是江西某事业单位会计师。她所在的单位在上世纪90年代从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自断皇粮”改为“自收自支”。到2005年,殷兰退休时,每月的养老金只有900余元。
“从每月900余元,到现在每月1600余元,我的养老金每年都有所增加,这点我感谢党和政府。但因为起点低,标准不一样,职工谁搞得清?现在的退休人员被分为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普通职工三六九等,待遇相差好几倍,这是为什么?”殷兰的疑惑反映了全国近4000万企业退休职工的共同困惑。
殷兰的一位同学和她同年,在一家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工作,同样是会计,也是同一年退休,每个月的养老金可达3000余元,殷兰还有一个和她同年龄的亲戚,是一家企业的退休工人,当年企业改制时,以2万元“买断”了工龄,而这2万元血汗钱,全部替企业上缴了养老保险,还倒贴了1万余元,如今,已熬到了退休,每月的养老金只有1000余元。
“有一位同事,就因为是普通工人,退休金只有800多元,根本不够维持生活,退休后不得不出去打工。”殷兰认为,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应该维护基本的公平,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康劲 赵翔 李瑾 郑莉)
来源:《工人日报》
(读后:周总理在世的时候,看到革命老区的人民还过着贫困的生活,曾流下了难过的眼泪;不知道我们现在的当权者,看到曾为国家建设奋斗一生的老工人靠微薄的退休金凄惨度日有何感想!?)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8连涨’是好事、喜事,但还是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如果和机关事业单位一比,更让人伤心——差距越来越大!这样的‘剪刀差’能缩小吗?何时让我们这些从企业退休的人不再吃亏?”
3日下午,林文漪作提案工作报告中谈及,过去一年来,有500多位委员和部分民主党派中央就养老问题提出提案,这引起了广大退休人员特别是企业退休人员的关注。他们纷纷致电本报,给记者算了算“养老金这笔账”,说了说“心里话”,并请记者将他们的期盼带到会上去。
九旬老人退休金,难抵“保姆费”
“我很知足,但觉得不够公平。”年逾九旬的张冰林老人,上世纪70年代从北京一家国有电子显示仪器厂退休,最初的退休金为29元,现在已经涨到了2180元。
2005年时,张冰林每月的养老金只有810.22元。这几年涨得快了,得益于北京市对80岁、90岁以上老人的“倾斜”政策。据了解,从今年1月1日起,国家再次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
但是上涨的退休金却没有带来生活上的宽裕,相反却在日渐苍老的年轮中见证着生活变得越发窘迫。因为身体不好,张冰林长期需要保姆照料。一个月2000元的保姆费、每年三四千元的供暖费,都是必需的支出,这还不算日常生活的开销。如此算来,这2180元的养老金就吃了亏空。
“老人的生活开销都是我们子女出的,如果光靠老人自己的养老金,这日子没法过!”张冰林的女儿说:“只有改革现行的企业养老政策,才能真正提升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
从社保到医保,越比越心酸
对于73岁的陕西退休职工李允公来说,养老金双轨制的差异就浓缩在“同一屋檐下”。
16年来,与李允公同一年退休、有着相同工龄的老伴,由于是退休教师,养老金的发放参照公务员,涨幅次次都比他高。
1996年,从一家大型国有企业退休的李允公,拿着每月500元的退休金。在这之后的16年中,他经历了从企业养老到社会养老的社保改革。
“应该说,还是受益了。”李允公说,“这中间涨了7次,最少的一次涨80元,最多一次涨不到300元,现在退休金是1600多元,可与老伴一比,却差了一半。”
也是在1996年,李允公的老伴李淑霞从一所公立中学退休,她的退休金是每月800元。从退休第一天开始,老两口便有300元的落差。在随后的16年中,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愈加明显。最近的一次,李淑霞涨了445元,而李允公却只有不到300元。
“看得见的是社保,看不见的是医保。”李允公说,“我老伴每年的固定门诊费是2000元,而我只有300元左右。平时吃药,基本靠自费。一旦大病住院,差别更明显。”
李允公患有糖尿病,每个月固定的药费开支500元左右,占去了他退休金的三分之一。而一旦病情不稳定住院,所有的医疗开支,需要自付55%左右。
养老金标准低,医保自付标准高,制约着老李的晚年幸福生活。
横比竖比,在企业最亏
“我真是不明白,同样的职业、同样的年龄,就因为是企业,比来比去越比越觉得亏!”
今年60岁的殷兰,原是江西某事业单位会计师。她所在的单位在上世纪90年代从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自断皇粮”改为“自收自支”。到2005年,殷兰退休时,每月的养老金只有900余元。
“从每月900余元,到现在每月1600余元,我的养老金每年都有所增加,这点我感谢党和政府。但因为起点低,标准不一样,职工谁搞得清?现在的退休人员被分为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普通职工三六九等,待遇相差好几倍,这是为什么?”殷兰的疑惑反映了全国近4000万企业退休职工的共同困惑。
殷兰的一位同学和她同年,在一家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工作,同样是会计,也是同一年退休,每个月的养老金可达3000余元,殷兰还有一个和她同年龄的亲戚,是一家企业的退休工人,当年企业改制时,以2万元“买断”了工龄,而这2万元血汗钱,全部替企业上缴了养老保险,还倒贴了1万余元,如今,已熬到了退休,每月的养老金只有1000余元。
“有一位同事,就因为是普通工人,退休金只有800多元,根本不够维持生活,退休后不得不出去打工。”殷兰认为,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应该维护基本的公平,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康劲 赵翔 李瑾 郑莉)
退休高工俱乐部 :: 时政新闻和养老动向报道 :: 社会万象
第1页/共1页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