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梧:养老保险并轨其实是个利益问题
退休高工俱乐部 :: 时政新闻和养老动向报道 :: 养老制度动向专题报道
第1页/共1页
宋晓梧:养老保险并轨其实是个利益问题
宋晓梧:养老保险并轨其实是个利益问题
www.cnpension.net 2011-03-10 09:16:32 中国养老金网
谈及养老保险制度,宋晓梧感慨万千,“其实是利益调整问题,真正要下决心才能启动改革。”
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的宋晓梧,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他认为养老保险并轨的难点不是制度设计问题,而是利益平衡问题,“越往后拖,解决起来难度越大”。
曾任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党组成员兼秘书长的他表示,现阶段改革应有顶层设计,需要一个超越部门利益的机构去统筹协调。
不是制度设计问题,而是利益平衡问题
《21世纪》:2009年初,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确定了五个试点省市,迄今进展缓慢,问题症结何在?如何解决?
宋晓梧:我认为单独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不妥,也很难推动。
因为事业单位和机关人员之间流动频繁,单独推进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改革,而公务员方面不动,很难平衡待遇水平.
此外,企业、事业单位、公务员都各自单列一块,养老保险碎片化,学界对这个问题多有抨击。在我国国情下,事业单位、公务员和企业职工还是应建立一个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
《21世纪》:作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见证者,能梳理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历程吗?
宋晓梧:上世纪80年代曾把集体企业的养老保险交给保险公司去管,国有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交给当时的劳动部门去管,造成很大不协调。
到1997年的时候统一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但没有把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纳入进来建立一个统一的保险,而是分成两个制度。 我们就此做过一个调查。上世纪90年代初,企业与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养老金差距大约是1∶1.2,2005年差距扩大到1∶2.1。
国务院从2005年开始调整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连续7年平均每年大概涨10%左右。但是,这些年公务员的退休工资也在涨。
但是,从2005年以后,就查不到公务员退休金增长情况的同口径数据,现在究竟比例关系如何不得而知。
《21世纪》:有媒体报道说,你谈到企业和机关单位之间养老金的差异时,曾说“两个工程师不如一个机关勤杂人员,三个高工不如一个小学教师”?
宋晓梧:我从来没说过这话。现在这话在网上被炒作,其实也反映了民众对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期待值很高。
两种养老保险制度会造成群体之间越来越严重的攀比,而且阻碍各项事业单位改革的整体推进。很多事业单位在改制过程中都面临这样的问题。
《21世纪》:你为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呼吁了16年,但至今我们的养老保险还是“满地碎片”,并轨难的阻力是什么?
宋晓梧:我想说,我很不理解。我认为完全可以并轨。有人问我并轨怎么并,制度怎么设计?我回答说,现在根本不是制度设计的问题,而是利益平衡的问题。
这就不是制度怎么设计的问题,而是下不下决心进行利益调整的问题。
《21世纪》:有观点认为,养老保险并轨的现实问题是,因为福利有刚性,很难把较高的养老待遇降下来,而要把较低的养老待遇提上去,国家财政也不堪重负。你怎么看?
宋晓梧:我认为并不难,可以采取过渡办法。比如现在公务员养老保险比企业职工高,统一制度以后每年还有正常调整机制,那么调整的时候,老的退休公务员养老金调的幅度低一点,企业调的稍微高一点,要不了几年就大致平衡了,而新退休的统一采取一个制度。
改革需要超越 部门利益的机构推动
《21世纪》:目前改革进展缓慢,是否应该有一个独立于部门利益的机构去统筹改革,“十二五”规划中也提到“改革顶层设计”,你对此怎么理解?
宋晓梧:现在许多重大的改革比如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医疗卫生、教育以及分配制度改革,都不是一个部门自己在框架里自己推进就可以。由于各部门实际的业务,涉及多部门的改革在协调方面确实难度很大。
如果有一个更超脱的机构更好。既然叫顶层设计的话,就是需要一个超脱部门利益的专属改革的机构协调部门之间的分歧意见,这对改革有促进作用。
更进一步说,还不是光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经济、社会再延伸到政治体制的改革都需要考虑如何去统一统筹。
(实习记者李晓玲对本文亦有贡献)
【出处:21世纪经济报道】
www.cnpension.net 2011-03-10 09:16:32 中国养老金网
谈及养老保险制度,宋晓梧感慨万千,“其实是利益调整问题,真正要下决心才能启动改革。”
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的宋晓梧,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他认为养老保险并轨的难点不是制度设计问题,而是利益平衡问题,“越往后拖,解决起来难度越大”。
曾任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党组成员兼秘书长的他表示,现阶段改革应有顶层设计,需要一个超越部门利益的机构去统筹协调。
不是制度设计问题,而是利益平衡问题
《21世纪》:2009年初,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确定了五个试点省市,迄今进展缓慢,问题症结何在?如何解决?
宋晓梧:我认为单独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不妥,也很难推动。
因为事业单位和机关人员之间流动频繁,单独推进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改革,而公务员方面不动,很难平衡待遇水平.
此外,企业、事业单位、公务员都各自单列一块,养老保险碎片化,学界对这个问题多有抨击。在我国国情下,事业单位、公务员和企业职工还是应建立一个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
《21世纪》:作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见证者,能梳理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历程吗?
宋晓梧:上世纪80年代曾把集体企业的养老保险交给保险公司去管,国有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交给当时的劳动部门去管,造成很大不协调。
到1997年的时候统一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但没有把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纳入进来建立一个统一的保险,而是分成两个制度。 我们就此做过一个调查。上世纪90年代初,企业与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养老金差距大约是1∶1.2,2005年差距扩大到1∶2.1。
国务院从2005年开始调整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连续7年平均每年大概涨10%左右。但是,这些年公务员的退休工资也在涨。
但是,从2005年以后,就查不到公务员退休金增长情况的同口径数据,现在究竟比例关系如何不得而知。
《21世纪》:有媒体报道说,你谈到企业和机关单位之间养老金的差异时,曾说“两个工程师不如一个机关勤杂人员,三个高工不如一个小学教师”?
宋晓梧:我从来没说过这话。现在这话在网上被炒作,其实也反映了民众对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期待值很高。
两种养老保险制度会造成群体之间越来越严重的攀比,而且阻碍各项事业单位改革的整体推进。很多事业单位在改制过程中都面临这样的问题。
《21世纪》:你为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呼吁了16年,但至今我们的养老保险还是“满地碎片”,并轨难的阻力是什么?
宋晓梧:我想说,我很不理解。我认为完全可以并轨。有人问我并轨怎么并,制度怎么设计?我回答说,现在根本不是制度设计的问题,而是利益平衡的问题。
这就不是制度怎么设计的问题,而是下不下决心进行利益调整的问题。
《21世纪》:有观点认为,养老保险并轨的现实问题是,因为福利有刚性,很难把较高的养老待遇降下来,而要把较低的养老待遇提上去,国家财政也不堪重负。你怎么看?
宋晓梧:我认为并不难,可以采取过渡办法。比如现在公务员养老保险比企业职工高,统一制度以后每年还有正常调整机制,那么调整的时候,老的退休公务员养老金调的幅度低一点,企业调的稍微高一点,要不了几年就大致平衡了,而新退休的统一采取一个制度。
改革需要超越 部门利益的机构推动
《21世纪》:目前改革进展缓慢,是否应该有一个独立于部门利益的机构去统筹改革,“十二五”规划中也提到“改革顶层设计”,你对此怎么理解?
宋晓梧:现在许多重大的改革比如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医疗卫生、教育以及分配制度改革,都不是一个部门自己在框架里自己推进就可以。由于各部门实际的业务,涉及多部门的改革在协调方面确实难度很大。
如果有一个更超脱的机构更好。既然叫顶层设计的话,就是需要一个超脱部门利益的专属改革的机构协调部门之间的分歧意见,这对改革有促进作用。
更进一步说,还不是光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经济、社会再延伸到政治体制的改革都需要考虑如何去统一统筹。
(实习记者李晓玲对本文亦有贡献)
【出处:21世纪经济报道】
qdqtgg- 工程师
- 帖子数 : 24
注册日期 : 11-01-20
退休高工俱乐部 :: 时政新闻和养老动向报道 :: 养老制度动向专题报道
第1页/共1页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