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家深度解读生命密码,冬令养生要做啥
中医名家深度解读生命密码,冬令养生要做啥
第二届解放健康讲坛昨天开讲,主题为“中医名家深度解读生命密码,冬令养生要做啥”。
晨报记者 尤莼洁
冬季来临,养生成热门话题。如何科学养生?哪些疾病要特别注意?由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与上海市卫生局联合主办、新闻晚报和上海市健康教育所承办的上海市健康大讲堂暨第二届解放健康讲坛,昨天下午在解放日报报业大厦开讲,主题为“中医名家深度解读生命密码,冬令养生要做啥”。
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名师、博士生导师王庆其教授,世界药膳协会理事、上海中医药大学现任方剂教研室主任文小平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崔松,分别从“《黄帝内经》的养生之道”、“中医药膳与冬季食疗”、“春节护心与现代人生活方式误区”等方面向市民传授冬季养生的秘诀。
“秋收冬藏”,道法自然
王庆其:“道法自然”这句话是老子讲的,健康之道也要法于自然,人的健康长寿是有其自然规律的,养成良好的、科学的健康生活习惯,健康长寿就自然而然会到来。
“天人合一”是中医学最核心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是一体的,人要想维护健康长寿首先必须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黄帝内经》指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体当中呼吸、心跳、血压、激素的分泌,人体的各种生理指数的活动,也有一个消长规律,养生必须要顺应这个阴阳消长规律,这样才能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平衡。冬季是闭藏的季节,天气比较寒冷,所以避寒保暖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保护人的头部,头是阳气集中的地方,而寒气最容易损伤人的阳气,为什么冬天心脑血管病特别多,就是寒气损害了人体的阳气,所以导致血脉闭阻而导致的心梗、脑梗、脑出血。有两个部位是最重要的,一是后颈部的风池穴不能受寒,这样可以预防脑血管的疾病和颈椎病的发作,另外一个部位就是天突穴。另外,冬天不要过度劳作,不要大汗淋漓,因为出汗太多会阳气外泄;情绪要怡然自得,这样才能跟冬季相适应。
文小平:今年的冬季特别冷,对人体的影响首先是寒邪入侵,容易损伤阳气。中医说的阳气有三种,第一种是胃阳,第二种是脾阳,第三种是肾阳。反复感冒就是胃阳受损,脾阳受损则表现为遇冷容易腹泻,如果肾阳受了损伤,就会出现手足冰凉等等问题。寒邪入侵还有种症状就是会引起血液循环不通,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或者是屈伸不力,也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所以在冬季要特别注意预防这些疾病。
心要静,行要动
王庆其:冬天到底是静好还是动好?《黄帝内经》告诉我们,心要静,行要动。中医主张养生必先养心,现代人压力大、节奏快,心不容易静下来。怎么样让心静下来?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淡泊,要调控人生的欲望。只要是人就会有欲望,这个欲望是有两面性的,欲望可以促使我们努力奋斗,但是欲望如果超过了现实,往往会给人们带来心理矛盾和冲突。孟子曾经讲过一句话,养心莫善于寡欲。内心的宁静要以淡泊为前提,这样能够长寿。行要动,动的目的是要保持人体气血的畅通,人体气血畅通,生命的航道就畅通了。运动的好处不需要我多讲,但是运动要科学,中医强调因人制宜,行而不倦,要动而终结,适可而止。我最近碰到一个气管炎哮喘的病人,他每天早晨5点起来到公园里面跑步,结果吸进去的都是冷空气,哮喘发作,这就是运动得不对。冬天要太阳出来后再去运动,保护人体的阳气。
坚持走路我认为是最科学、最先进、最廉价的锻炼方法,中医认为脚是人体之根,衰老是从脚开始的。走路有五个好处,第一可以流通气血,保持血脉的通畅;第二防止骨质疏松,比吃钙片喝牛奶有用;第三可以改善心肺功能;第四可以按摩肠胃,治疗便秘;第五可以消化能量,促进新陈代谢,燃烧脂肪,减少肥胖和高脂血症的发生。
崔松:冬天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冬天最怕的突发事件就是猝死,脑猝死和心肌梗死最高发的时段就是早6点到9点。早上外面还天寒地冻有些老人就出去了,这时候心气没有旺,很容易寒气入侵,所以冬季不宜晨练。但是有些老年人说,我没有办法,早上锻炼完了回去还要送孩子,送完孩子还要买菜。我就建议,可以在下午孩子没接回来之前锻炼。
食饮有节,增咸增黑
王庆其:《黄帝内经》讲“食饮有节”,营养均衡,有三层含义,第一要节制饮食,吃饱的时候吃八分饱,饥的时候不要饿得很厉害再吃饭;第二饮食要有规律,胃肠的蠕动、消化液的分泌都有一定的自然规律,人体的胃酸大概三个多小时有一次分泌的高潮,所以吃饭要顺应这个规律,如果没有节律想吃就吃,就会出现胃肠功能紊乱,慢慢变成胃肠病;最后一个就是谨和五味,中医认为甜酸苦辣咸是五种营养成分,应该保持一种均衡的状态,这样才不会致人于病。我作了一首养生的打油诗:三荤七素,多吃水果,样样都吃,七八分饱,营养均衡,咸淡适度,戒烟限酒,健康可图。
文小平:冬季时饮食要温补,羊肉、狗肉属于温热比较强的食品,而牛肉、鸡肉、鳝鱼、龙眼肉、荔枝、核桃等,则是具有温补作用的食品。但是在温补过程中也要注意平衡,顾护阴液。民间有这样的说法,冬吃萝卜夏吃姜。萝卜是偏于凉性的,而姜是偏于热性的,因为冬天容易吃热性的东西,所以要适当吃一点偏凉的东西,把燥热补过来。偏凉性的东西还有鸭子。
冬季养肾也很重要。肾的好坏决定了人体的长寿,民间说冬令进补开春打虎。养肾以什么为原则?中医的传统说法是在五味和五色当中要增咸和增黑,这里说的咸,不是指多吃盐,这个咸是食品当中具有咸味的食品,海带、紫菜、海藻等;所说的黑,比如黑木耳、黑米等,这些东西颜色都是黑的,可以补肾、乌发、降血脂、延缓衰老,现在这个季节多吃会对身体非常有好处。但是也要注意男性身体是阳气的,所以吃温热的食品之外,还要适当吃一些保阳功能的食物,女性是属阴的,一定要注意平衡的关系。
重视“应激”,张弛有度
崔松:春节是举国欢庆的节日,但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春节也是一个应激时间,容易劳累,也容易过于兴奋。因此要重视这个应激,要注意四点: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衡。俗话说喜则气缓,但是过喜伤心,所以情智一定要平,喜怒有节;吃东西要尽量避免过油过咸,要注意保暖;劳逸结合,张弛有度,比如长时间搓麻将就不好,容易紧张,而且一般四个男人搓麻将时就有四根烟枪,烟里面的一种物质,是可以直接让冠状动脉痉挛的。
对心脑血管疾病,关键词是控制。比如血压最好控制在140/90,年纪大一点上压在150也不妨,大鱼大肉吃一点没关系,不要上去了一点点就紧张得不得了。还有要注意避免波动太大,今天150,明天120,比天天150的危害还要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最好要对自己的状态有个谱,可以参照医疗机构的评分表,给自己做一个评分,我现在属于什么程度,要注意哪些部分,比如三级高血压就是高危病人了,发生脑血管突发疾病的可能性比别人大得多,不但要自己注意,还要昭告全体家族成员:这个春节吃得清淡点。这里友情提醒一下,心血管病患者往往带综合症,甘油三酯很高,尿酸很高。甘油三酯高如果再喝酒就容易暴发突发性胰腺炎;尿酸高,一喝酒脚指头就开始红肿,特别是啤酒,还有前列腺肥大也是因为喝酒引起的。因此节日期间,心血管病患者尽量少喝酒。
值得一提的是,现代工作生活中人们的长期劳累及精神紧张,也是冠心病的诱发因素。对于假日期间短期的熬夜少眠,人体有较强的代偿能力,但若长期劳累、抽烟成瘾,血浊过多,总有堵住的一天。所以关键还是在于真正改变生活方式,从日常做起。
冬季养生三大误区
误区一:老人才需养生
现在拿健康来换钱,以后等退休了拿钱来换健康,这是白领当中很大的误区。王庆其认为人的生命过程大致相同,人总是从健康变成亚健康,然后出现躯体的功能紊乱,再变成器质性病变,最后器官损害,走向死亡,养生应从健康的时候开始。
崔松说,美国有个资料揭示,解剖越战和朝鲜战争时的士兵尸体发现,20多岁的年轻人血管就有斑块了。动脉硬化其实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早期只是在动脉的内膜上有点不太光滑,然后出现沉积,最后形成血栓把血管堵住,这是十数年的过程。另外,由于我们生活方式越来越西化,动脉硬化的发病也提前了,有20多岁的白领出现心梗或猝死的情况,所以预防疾病要从早做起,从年轻时做起。
误区二:养生就是进补
民间有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有的人一到冬天就进补,冬虫夏草人参天天吃。这是不对的。中医认为虚则补之,虚还分气虚、血虚、五脏虚症,不虚就没有必要吃人参。王庆其说曾经碰到过一位退休干部,女儿孝顺他,给他买了很多高丽参,告诉他一天吃1克到3克。他认为自己很虚,要大大补一下,结果吃了一个月以后满嘴溃疡,上火,烦躁,便秘,失眠,住医院花了1万多元。这说明补药是不能随便吃的,要因人而异。再说是药三分毒,乱吃就等于吃了毒药,非但没有得到补的作用,反而给身体造成了损害。
误区三:补品越贵疗效越好
文小平说,有个病人来开膏方,说价格不是问题,为什么一张方结算下来才七百多元?疗效会好吗?其实不是人人适合吃膏方,也不是越贵越好。还有冬虫夏草,很贵,当然确实是好药,但是普通老百姓没有经济实力没必要跟风。有病人说,他每天吃两根冬虫夏草,但这样能达到多少的治疗效果?古书记载,冬虫夏草的治疗剂量一天应该吃到9克,现在的冬虫夏草最好的1克是4根,差一点的是1克6根,如果是治疗目的,一天应该吃到36根,有多少家庭能够吃到?如果吃不到,不如通过其他方式,像中医对症的方子,作用不会比冬虫夏草差。
晨报记者 尤莼洁
冬季来临,养生成热门话题。如何科学养生?哪些疾病要特别注意?由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与上海市卫生局联合主办、新闻晚报和上海市健康教育所承办的上海市健康大讲堂暨第二届解放健康讲坛,昨天下午在解放日报报业大厦开讲,主题为“中医名家深度解读生命密码,冬令养生要做啥”。
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名师、博士生导师王庆其教授,世界药膳协会理事、上海中医药大学现任方剂教研室主任文小平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崔松,分别从“《黄帝内经》的养生之道”、“中医药膳与冬季食疗”、“春节护心与现代人生活方式误区”等方面向市民传授冬季养生的秘诀。
“秋收冬藏”,道法自然
王庆其:“道法自然”这句话是老子讲的,健康之道也要法于自然,人的健康长寿是有其自然规律的,养成良好的、科学的健康生活习惯,健康长寿就自然而然会到来。
“天人合一”是中医学最核心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是一体的,人要想维护健康长寿首先必须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黄帝内经》指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体当中呼吸、心跳、血压、激素的分泌,人体的各种生理指数的活动,也有一个消长规律,养生必须要顺应这个阴阳消长规律,这样才能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平衡。冬季是闭藏的季节,天气比较寒冷,所以避寒保暖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保护人的头部,头是阳气集中的地方,而寒气最容易损伤人的阳气,为什么冬天心脑血管病特别多,就是寒气损害了人体的阳气,所以导致血脉闭阻而导致的心梗、脑梗、脑出血。有两个部位是最重要的,一是后颈部的风池穴不能受寒,这样可以预防脑血管的疾病和颈椎病的发作,另外一个部位就是天突穴。另外,冬天不要过度劳作,不要大汗淋漓,因为出汗太多会阳气外泄;情绪要怡然自得,这样才能跟冬季相适应。
文小平:今年的冬季特别冷,对人体的影响首先是寒邪入侵,容易损伤阳气。中医说的阳气有三种,第一种是胃阳,第二种是脾阳,第三种是肾阳。反复感冒就是胃阳受损,脾阳受损则表现为遇冷容易腹泻,如果肾阳受了损伤,就会出现手足冰凉等等问题。寒邪入侵还有种症状就是会引起血液循环不通,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或者是屈伸不力,也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所以在冬季要特别注意预防这些疾病。
心要静,行要动
王庆其:冬天到底是静好还是动好?《黄帝内经》告诉我们,心要静,行要动。中医主张养生必先养心,现代人压力大、节奏快,心不容易静下来。怎么样让心静下来?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淡泊,要调控人生的欲望。只要是人就会有欲望,这个欲望是有两面性的,欲望可以促使我们努力奋斗,但是欲望如果超过了现实,往往会给人们带来心理矛盾和冲突。孟子曾经讲过一句话,养心莫善于寡欲。内心的宁静要以淡泊为前提,这样能够长寿。行要动,动的目的是要保持人体气血的畅通,人体气血畅通,生命的航道就畅通了。运动的好处不需要我多讲,但是运动要科学,中医强调因人制宜,行而不倦,要动而终结,适可而止。我最近碰到一个气管炎哮喘的病人,他每天早晨5点起来到公园里面跑步,结果吸进去的都是冷空气,哮喘发作,这就是运动得不对。冬天要太阳出来后再去运动,保护人体的阳气。
坚持走路我认为是最科学、最先进、最廉价的锻炼方法,中医认为脚是人体之根,衰老是从脚开始的。走路有五个好处,第一可以流通气血,保持血脉的通畅;第二防止骨质疏松,比吃钙片喝牛奶有用;第三可以改善心肺功能;第四可以按摩肠胃,治疗便秘;第五可以消化能量,促进新陈代谢,燃烧脂肪,减少肥胖和高脂血症的发生。
崔松:冬天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冬天最怕的突发事件就是猝死,脑猝死和心肌梗死最高发的时段就是早6点到9点。早上外面还天寒地冻有些老人就出去了,这时候心气没有旺,很容易寒气入侵,所以冬季不宜晨练。但是有些老年人说,我没有办法,早上锻炼完了回去还要送孩子,送完孩子还要买菜。我就建议,可以在下午孩子没接回来之前锻炼。
食饮有节,增咸增黑
王庆其:《黄帝内经》讲“食饮有节”,营养均衡,有三层含义,第一要节制饮食,吃饱的时候吃八分饱,饥的时候不要饿得很厉害再吃饭;第二饮食要有规律,胃肠的蠕动、消化液的分泌都有一定的自然规律,人体的胃酸大概三个多小时有一次分泌的高潮,所以吃饭要顺应这个规律,如果没有节律想吃就吃,就会出现胃肠功能紊乱,慢慢变成胃肠病;最后一个就是谨和五味,中医认为甜酸苦辣咸是五种营养成分,应该保持一种均衡的状态,这样才不会致人于病。我作了一首养生的打油诗:三荤七素,多吃水果,样样都吃,七八分饱,营养均衡,咸淡适度,戒烟限酒,健康可图。
文小平:冬季时饮食要温补,羊肉、狗肉属于温热比较强的食品,而牛肉、鸡肉、鳝鱼、龙眼肉、荔枝、核桃等,则是具有温补作用的食品。但是在温补过程中也要注意平衡,顾护阴液。民间有这样的说法,冬吃萝卜夏吃姜。萝卜是偏于凉性的,而姜是偏于热性的,因为冬天容易吃热性的东西,所以要适当吃一点偏凉的东西,把燥热补过来。偏凉性的东西还有鸭子。
冬季养肾也很重要。肾的好坏决定了人体的长寿,民间说冬令进补开春打虎。养肾以什么为原则?中医的传统说法是在五味和五色当中要增咸和增黑,这里说的咸,不是指多吃盐,这个咸是食品当中具有咸味的食品,海带、紫菜、海藻等;所说的黑,比如黑木耳、黑米等,这些东西颜色都是黑的,可以补肾、乌发、降血脂、延缓衰老,现在这个季节多吃会对身体非常有好处。但是也要注意男性身体是阳气的,所以吃温热的食品之外,还要适当吃一些保阳功能的食物,女性是属阴的,一定要注意平衡的关系。
重视“应激”,张弛有度
崔松:春节是举国欢庆的节日,但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春节也是一个应激时间,容易劳累,也容易过于兴奋。因此要重视这个应激,要注意四点: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衡。俗话说喜则气缓,但是过喜伤心,所以情智一定要平,喜怒有节;吃东西要尽量避免过油过咸,要注意保暖;劳逸结合,张弛有度,比如长时间搓麻将就不好,容易紧张,而且一般四个男人搓麻将时就有四根烟枪,烟里面的一种物质,是可以直接让冠状动脉痉挛的。
对心脑血管疾病,关键词是控制。比如血压最好控制在140/90,年纪大一点上压在150也不妨,大鱼大肉吃一点没关系,不要上去了一点点就紧张得不得了。还有要注意避免波动太大,今天150,明天120,比天天150的危害还要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最好要对自己的状态有个谱,可以参照医疗机构的评分表,给自己做一个评分,我现在属于什么程度,要注意哪些部分,比如三级高血压就是高危病人了,发生脑血管突发疾病的可能性比别人大得多,不但要自己注意,还要昭告全体家族成员:这个春节吃得清淡点。这里友情提醒一下,心血管病患者往往带综合症,甘油三酯很高,尿酸很高。甘油三酯高如果再喝酒就容易暴发突发性胰腺炎;尿酸高,一喝酒脚指头就开始红肿,特别是啤酒,还有前列腺肥大也是因为喝酒引起的。因此节日期间,心血管病患者尽量少喝酒。
值得一提的是,现代工作生活中人们的长期劳累及精神紧张,也是冠心病的诱发因素。对于假日期间短期的熬夜少眠,人体有较强的代偿能力,但若长期劳累、抽烟成瘾,血浊过多,总有堵住的一天。所以关键还是在于真正改变生活方式,从日常做起。
冬季养生三大误区
误区一:老人才需养生
现在拿健康来换钱,以后等退休了拿钱来换健康,这是白领当中很大的误区。王庆其认为人的生命过程大致相同,人总是从健康变成亚健康,然后出现躯体的功能紊乱,再变成器质性病变,最后器官损害,走向死亡,养生应从健康的时候开始。
崔松说,美国有个资料揭示,解剖越战和朝鲜战争时的士兵尸体发现,20多岁的年轻人血管就有斑块了。动脉硬化其实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早期只是在动脉的内膜上有点不太光滑,然后出现沉积,最后形成血栓把血管堵住,这是十数年的过程。另外,由于我们生活方式越来越西化,动脉硬化的发病也提前了,有20多岁的白领出现心梗或猝死的情况,所以预防疾病要从早做起,从年轻时做起。
误区二:养生就是进补
民间有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有的人一到冬天就进补,冬虫夏草人参天天吃。这是不对的。中医认为虚则补之,虚还分气虚、血虚、五脏虚症,不虚就没有必要吃人参。王庆其说曾经碰到过一位退休干部,女儿孝顺他,给他买了很多高丽参,告诉他一天吃1克到3克。他认为自己很虚,要大大补一下,结果吃了一个月以后满嘴溃疡,上火,烦躁,便秘,失眠,住医院花了1万多元。这说明补药是不能随便吃的,要因人而异。再说是药三分毒,乱吃就等于吃了毒药,非但没有得到补的作用,反而给身体造成了损害。
误区三:补品越贵疗效越好
文小平说,有个病人来开膏方,说价格不是问题,为什么一张方结算下来才七百多元?疗效会好吗?其实不是人人适合吃膏方,也不是越贵越好。还有冬虫夏草,很贵,当然确实是好药,但是普通老百姓没有经济实力没必要跟风。有病人说,他每天吃两根冬虫夏草,但这样能达到多少的治疗效果?古书记载,冬虫夏草的治疗剂量一天应该吃到9克,现在的冬虫夏草最好的1克是4根,差一点的是1克6根,如果是治疗目的,一天应该吃到36根,有多少家庭能够吃到?如果吃不到,不如通过其他方式,像中医对症的方子,作用不会比冬虫夏草差。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